图为坪子村"支部农场"的采茶场景。
谢古 本报记者 张振中 文/图
5月10日,矛盾化解之后,湖南省资兴市唐洞街道镜塘村,连乡对外大通道正在加紧施工。而在此前,因为施工方不慎铲除了一个祖坟引发了一场大矛盾。驻村"第一书记"李四亮进行逐户走访,从以前堵村民的嘴巴到如今疏老乡的情绪,给村民讲愿景、化心结,道路终于恢复施工。
遍种草皮不种稻,破坏良田村民骂。以前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乱象,原因在于一些村干部带头违背政策种植草皮,而村党支部漠视不管。回龙山瑶族乡南营村党支部被列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后积极整改,驻村"第一书记"刘模春引领党员退种草皮、带领贫困户进军杂交制种新产业。
"以前是住在陋屋鲜人问,现在是干部帮忙建新房。"州门司镇水南村贫困户谭楚南感慨地说。为了在崇山峻岭的水南村找到一块3.6亩地用于贫困户集中安置建房,驻村第一书记欧阳金带领带领党员、干部做好村民工作顺利建房,让曾经拖后腿的水南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项目速度大加快、建设质量大提升。
正是驻村第一书记率先化解矛盾"从堵到疏",一场"三讲两化一提高"的大走访让一个个大矛盾迎刃而解。
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引领党员发展产业"从退到进",一次针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大整顿让一个个落后党组织重新焕发新活力。
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带头改善民生取得"从后到前"的蝶变,一个"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融合共进"大提升行动让一个个村庄发生了大变化。
开展大走访
让"三讲"和"两化"活动共开展,化解矛盾,查摆问题
在农村,小矛盾、大纠纷长期多发,过去的矛盾多为民间纠纷,而近年来的纠纷在新领域呈现新特点,特别是扶贫领域农村低保、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征用、道路施工等方面的矛盾在一些地方频频上演;贫困村"吃好了"和非贫困村"吃不着"不均衡现象也有时发生。
这样的新矛盾在资兴也不例外。
"将党旗插在人群中,将优秀干部放到矛盾多的地方,将隐患化解在源头。"资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一之这样看待党建工作。
谁去带头化解矛盾?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到最困难、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冲锋陷阵、排忧解难。因此,根据资兴市委的统一部署,近年来,全市74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均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加强力量,工作队队长任驻村"第一书记",均由副科级及以上党员干部担任。
这些"第一书记"大多具有较强的矛盾化解能力、拥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2017年,百名"第一书记"下沉到农村第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在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磨砺自己、服务村民、振兴乡村。
有了"排爆能手",还得找准方法。资兴市围绕"三讲两化"(讲政策、讲成效、讲愿景,化解恩怨、化解心结,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脱贫攻坚大走访活动,要求"户户见干部、人人敞心扉",在大走访中听民心、察民意、排民忧、解民难。
南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模春刚上任就碰上了"硬茬"。
2017年6月,资兴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新按标准认定低保户工作,取消了南营村袁某等45户低保户资格。袁某的儿子曾某认为村干部办事不公道,串联几十户农户签字上访,并扬言如不解决他母亲的低保问题,要用砍刀砍村支书。
曾某上访近半年,导致村支书心理压力大,无心工作,村支部也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在"三讲两化一提高"大走访活动中,"第一书记"刘模春多次主动上门找曾某讲政策、化恩怨,终于让曾某心服口服,不再上访。
欲得其心必付己心。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将心窝子掏给农村群众,在市委、镇(乡)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各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帮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非贫困村化解大小纠纷近千件,解决重大问题110余件,赢得了民心。在2018年湖南省扶贫年度工作考核中,群众满意度达94%,在郴州县(区市)中排第一。
进行大整顿
向"软弱涣散和不敢担当"齐开刀,避虚就实,破解难题
书记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服务水平高、群众满意率低的;班子成员有涉黑涉恶行为的……资兴市委规定,存在以上等十种情形的基层常组织被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
经过严格模排,2018年,资兴183个村(社区)中,有21个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村集中整顿,而贫困村和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就占了11个。
镜塘村属于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该村由于"书记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被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
驻村"第一书记"李四亮向记者介绍,因为原来的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因为违规请吃被处理。"我们不是烦村干部宴请时吃了一只鸡,而是还恨他们'吃'出了一种歪风斜气。"镜塘村一些村民认为,以前一些干部不是把心思放在干事上,而是放在吃喝上。
镜塘村时任村支书被处理后,后来街道党工委派了一个干部去兼任村支书,但毕竟没有专职,导致村里一年多村支书"空岗",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停滞不前。
"以前的连乡对外公路很窄、沆沆洼洼,村民出入村庄很不方便;村里一度想规模发展种植业,但大货车进不来,我们种粮大户只能靠小型拖拉机一小车一小车往外运输。"种粮大户李德志认为当时的村党支部干部完全不作为,既误了自己更误了老百姓的产业发展。
受到影响的还不只是种植业,为了帮助村里发展经济,资兴市为村里拟引进一家存栏1万头的大型生态养猪厂,基本谈妥了准备落户村里,对方提出一个要求:连乡对外公路必须按时建成,否则大型车辆进不来、生猪运输出不去。可2017年初,公路建设招标书都做好了,但一看造价需要300多万,当时的村干部不敢担当、既怕筹资难又担心出风险,于是这条对外大通道成了烂尾路。
2017年12月,李四亮从资兴市委统战部被派至境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决心啃掉修路这块"硬骨头"。没钱,一方面请村民筹资,另一方面向上面申请项目资金,2018年10月,对外大通道终于停工。
光修了对外大通道,但如果村组公路没连接通往养殖厂的上山公路,那养殖厂运输还是"肠梗阻"。从此,李四亮又率领村支两委争资筹资110万,修建村里的4条组道,率先将通往养殖厂的组道于2018年6月建成。路通了,养殖厂负责人终于签约。
思想通了事事皆通。一条路通了,随之而来的一条河修缮工程也动工了。这条河穿村而过,流经全村13个组,但由于这条河处于洪泛区,洪灾时不仅导致田埂护坡冲垮、致使水田严重渗水,而且造成5个组100多户村民家里进水受淹。
2018年9月,在李四亮等村、支两委干部和对口帮扶责任单位的努力下,2018年9月,河道加固加宽工程开建,有望今年6月竣工。"今年6月竣工后,正值晚稻育秧期,我得马上再在河道沿线再流转200亩良田种植水稻。"李德志说。
实现大提质
让"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提升,服务民生,成功答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历史进程中,激活'神经末梢'、盘活基层党建'大棋局'至关重要。"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认为,要答好十九大提出的这道题,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资兴必须要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基层党建质量和脱贫攻坚效果双提升。
在实践操作中,为了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更好地融合推进,资兴市创新性地推出"支部+农场"发展模式。资兴市在实施"精准脱贫"战略中,针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支两委办事缺钱的现实问题,提出条件适宜的村特别是贫困村因地制宜创办资兴第一家"支部农场"思路,对接市场需求,发展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
汤溪镇坪子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45人,村支两委一直引导村民实施产业扶贫,但贫困户既没资金、又怕风险。为了让产业能够快速发展,2015年,3名村党员干部自筹资金12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集中流转闲置土地创办"支部农场",规模种植黄桃和茶叶,以"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推进产业扶贫。
2018年,坪子村"支部农场"种植的黄桃逐步进入挂果期,不仅村集体可获得近10万元分红收入;而且在"支部农场"的带动下,坪子村几乎家家户户有自己的产业,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底气更足。
为了让每一个贫困户都受益,尽管一个村贫困户人口极少,但哪里有贫困户,资兴市委就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哪里。南营村虽然贫困人口只有几十人,但在驻村第一支书刘模春、党员唐志红的带领下,药材产业从无到有,茶叶产业规模从少到多,从原来的200亩扩大到600亩;草皮种植从进到退,从原来的300多亩退减到20多亩,转型发展杂交制种产业。
支部+农场、党员示范户……越来越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领办合作社、协会,示范带动东江湖鱼茶果蔬等产业的发展。截至去年底,资兴1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未脱贫人口只有3545人,目前贫困发生率只有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