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A4纸还要薄,轻松用手就能撕开的"手撕钢",一度是日本和德国少数几家企业的垄断产品,如今,太钢集团不仅打破了这种国际垄断,还成为宽幅"手撕钢"全球唯一生产基地。
这种突破与改变来自一个年轻的群体——太钢集团不锈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团队成员14人,有13人是青年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3岁。
历时两年,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手撕钢"在攻克轧制、退火、高等级表面控制、性能控制四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得到科学界认可。中国金属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手撕钢"从研发到技术攻克,最后实现量产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然而团队一直秉持太钢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地面对每一次失败。
"手撕钢"过光亮退火线要经过260米长的带钢通道,最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是抽带,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几乎让大家绝望。这时光亮线首席工程师王向宇向厂里请命:"给我1000米,让我试一试!"
这1000米"手撕钢"价值10万元,大家都为王向宇捏一把汗,厂领导经过仔细分析王向宇的技术方案,果断拍板,结果王向宇只用了400米就攻克了这个课题。
不抛弃、不放弃,最大限度地包容与尊重,让研发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历练。在困难和挫折中,培养了工匠精神,锻造了工匠人才。
"手撕钢"的核心工序轧制主操员吴琼是个80后的转业军人,平常不善言辞,中央电视台点名采访他,他说以前自己干活也喜欢挑肥拣瘦,拣好干的干。但被确定为"手撕钢"轧制选手后,心态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经过两年的素质提升与培养,现在的他已成为"零不合"轧钢主操员。
去年,太钢"手撕钢"荣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国家博物馆的展台,吴琼说,看到他和同事们一起精心生产的产品能参加这样隆重的展览,觉得之前研发攻关时再多的艰辛都值了。
在"手撕钢"的研发过程中,团队以"拼搏奋斗、追逐梦想"为核心精神。廖席是研发团队的技术市场负责人,研发超薄料很多年,没有取得突破。厂领导和他一起多次探讨,总结经验,他咬牙坚持,2018年初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片大概A4纸大小的"手撕钢",市场价格400元,因为附加值高,现在"手撕钢"论克卖。廖席和他的团队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改革不止,创新不断!""手撕钢"研发团队有这样的豪情和信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国企人,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动'中国制造'向着'中国精造'不断进步,创造国资国企的新辉煌。"
本报记者 李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