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还强调"脱贫是强有力的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来加以引领的"。总书记给出了一把决战贫困的"金钥匙",那就是千方百计提升基层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
提升战斗力,需要加密组织设置。当前,在纵深推进脱贫攻坚中,出现不少贫困群众聚集到新区域、结成新群体的发展态势,把基层党组织建到这些"关节点"上。首先,建在"移民安置点"。移民安置点聚集的群众比较多,有的安置点多达两、三万人之众,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治理等都需要围绕党建去构建、引领和推进。把基层党组织建到移民安置点,做到哪里有安置点,哪里就有党组织。其次,建在"群众务工点"。贫困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在于就业。把党组织建到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特别是根据推进工农业生产经营园区化、坝区化,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的实际,把党组织建到园区、合作社,全力服务贫困群众就业,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再次,建在"村民散居点"。几户、十多二十户规模的自然村寨,在一定时期内公路不可能全部修通,以党支部、党小组,甚至党员中心户等形式加密基层党组织,引领这些地方的群众提振发展信心,做到居住分散而心不散,全力参与打好脱贫攻坚战。
提升战斗力,需要加强实战练兵。党员干部要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带领群众迎难而进,更需要在实战中反复淬炼,把握规律。第一,干部互派练兵。以市州一级为单位,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好的县区和相对落后的县区之间的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互派任职,通过一学一教,推动视野、思维方式、实际工作能力上都能够得到强化。在干部互派中,要建立派出地村支部书记任"一把手"机制,将派入地村支部书记调出,防止"一山出二虎",影响工作开展。第二,抽调攻坚练兵。针对每年有一批县区减贫摘帽的实际情况,既从已脱贫退出县区抽调村干部组成攻坚组进驻年度脱贫县区攻城拔寨,尽锐出战,精准指导,也从未脱贫退出县区抽调村干部组成后援组进驻年度脱贫县区,寻找路径,积累经验。第三,入驻企业练兵。在培育引入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工作中,以合股联营、联产联营等方式,把村干部派驻企业参与经营管理,在商品市场大潮中拼搏奋进、增强本领。
提升战斗力,需要加力动态管理。在基层干部的动态跟踪管理上加力,目的是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实效。一方面,管住"脑袋"。利用远程教育、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三会一课"等平台载体,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扩大惠民政策的外溢效应,促使"脑袋"发出正确指令,让行动在轨运行。另一方面,管住"手脚"。建立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村级事务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规则,对村级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政策兑现等"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特别是以当前"扫黑除恶"为契机,清除害群之马。再一方面,管住"困扰"。基层干部面临最大"困扰",就是工作、生活、家庭、精神意志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对基层优秀干部转岗进编、提拔使用,对基层干部各项经济待遇及时兑现、充分享有,对基层干部家人团聚、身体健康、风险防范统筹考虑、全力支持,对基层干部慰问、表彰、宣传等持续跟进、常态管理等措施,建立政治、经济、人文、精神等多种关怀机制,有效点燃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
提升战斗力,需要加力要素配置。盘活沉睡的资源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抓住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起来,优化配置,夯实引领脱贫的物质基础。一是用好"人"。以建立村集体性质的合作社为抓手,按照村民劳动技能和市场需求,在村合作社内部组建运输队、建筑队、妇女创业队、劳务队等分工分业的专业市场组织,村民根据自身技能特长自愿加入,成为合作社下属专业市场的员工,真正推动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二是用好"物"。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村集体财产权等农村各类产权进行测量、评估、确认,赋予土地流转、抵押、担保、入股等多种权能等方式,探索资源资产的折股量化、入市交易、使用监管、利益分配等机制,推动实现群众长久有收、持续增收。三是用好"钱"。资金是投入的标志也是收入的体现。围绕有效投入和高效产出两大环节,注重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全方位整合和精准化投向。要在投入端整合利用项目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动"有限"资金"有效"使用。要在收入端创新有地有劳力、有地无劳力、有劳力无地和无地无劳力群体的分配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保障群众收入。
(作者系毕节市委副秘书长陆有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