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桂云
今年57岁的张文辉,从事钳工工作已40年。他在平凡的工作里,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他精湛的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生动诠释。
1979年,17岁的张文辉接班参加工作,来到四平的一家国企开始学习钳工。由于他虚心好学,工作努力,1997年在四平市职工技能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此时他的钳工技艺已是四平市的翘楚。但2000年初因企业倒闭他下岗了,失去了施展技艺的平台。
2004年10月,他应聘到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公司特别重视技术工人,张文辉在这里有了平台,迎来了他发挥技艺的第二春。
中国研发大型自动掏膛线起步比欧洲同行晚了30年以上,国内的其他同行也曾经做过尝试,但没有成功。2007年,艾斯克公司决定研发大型自动掏膛线。
2012年5月,艾斯克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条L-10000型大型肉鸡自动掏膛成套设备成功推向市场,轰动了业界,受到国内外同行瞩目。
张文辉和他工作室的同事一起承担了大型自动掏膛线的工艺装备、制作、装配、安装、调试和试验的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张文辉设计制作了掏膛流水线需要的40多种制作和焊接的工艺装备,保证了关键制件的精度和质量,保证了自动掏膛机使用寿命超过相同机型的进口设备。
大型自动掏膛线上市之初,处理产品合格率仅能达到85%以上,张文辉带领公司技术团队,下江南顶酷暑、去北疆战严寒,蹲守在客户的车间里。车间里油水混合地面湿滑,张文辉他们不知摔过多少跤。一项技术指标达不到技术要求就可能在各地奔波几十天。他们早晨到现场仔细观察,晚上继续调试,深夜返回宾馆和同事研究解决方案,第二天继续测试,循环几天或十几天是常事,有时1年出差累计达到7个月。艰辛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他们终于把设备的性能逐步完善到高于同类进口机型的水平。国外同类机型的寿命只有4年,而该公司大型自动掏膛线上市应用至今,同时也打破了外国该型设备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用山东客户的话说:"艾斯克掏膛线的成功给'中国制造'争了一口气。"
张文辉积极做好传帮带,将所掌握的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技工,还把平时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转化成电子版技术文件,提供给客户和相关的技术工人。张文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大量技术人才,180人的公司里就产生了3名高级技师、4名吉林省首席技师、7名普通技师和26名高级工。"张文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扩大了公司的技能队伍,起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功能效应。张文辉的徒弟李岩说:"我师傅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令我钦佩,他对我们严格要求,倾囊相授,是最棒的师傅!"
张文辉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当选为吉林省人大代表;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首席技师""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2016年,张文辉的高级技师工作室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命名为"张文辉首席技师工作室"。201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