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党建: 奋斗编织锦绣——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织机挡车工刘冬

党建
党建 
奋斗编织锦绣——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织机挡车工刘冬
May 5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5月3日,刘冬在生产岗位上忙碌。记者 赵永辉摄

[奋斗者说]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作为一名织机挡车工,只有多织布、织好布,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现在,看着企业正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我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在企业这样好的成长平台上,我要更加努力,做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技能型工人,让人生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织机挡车工刘冬

□记者 马 利 见习记者 崔丛丛

"男怕进钢,女怕进纺。"纺织女工的工作艰辛和劳苦不言而喻,入行17年,80后纺织女工刘冬却为这份苦差事痴迷和自豪。她不畏困难,创新方法,为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自己则从一个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看到困难不要逃,要想着战胜它"

4月25日,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织造车间,刘冬在轰鸣的织机间来回穿梭,双手快速飞舞处理断经结点,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都来不及擦。

在这里,每个纺织女工负责几台织机,织布过程中,一旦遇到断经、断纬,织机就会停车,必须迅速打结,才能重启。

刘冬是小有名气的"超产王",别人看8台织机,她能看16台,织出来的布质量还高。

"技术都是磨出来的。"2002年,技校毕业后,刘冬进入常山纺织棉四分公司,成为一名织机挡车工。"一开始,一分钟只能打7个结。"刘冬至今记得自己在织机前手忙脚乱的样子。

当时熟练女工一分钟能打20多个结,40秒就能处理完"断经"故障,而自己上手慢,没少被师父批评,有几回哭着走出车间。

好强的刘冬不肯服输,"为什么别人行我就不行!"她擦干眼泪,笑着回去找师父讨教,暗暗观察工友的动作,发了狠地练习:打结头别人接500次,她就接1000次,别人练3个小时,她就练5个小时……从陌生到熟悉,从适应到超越,刘冬很快就成了车间的佼佼者。

"刘冬不光手快,还爱动脑筋,下功夫琢磨织机工作原理。"工友们至今记得她编的操作顺口溜:思想集中不放松,停台处理有速度,巡回路线定要走,三看两拨查经轴,眼明耳灵手脑用,保产增效在其中。

刘冬业务强,遇到急难险重的活儿,她上得最多。

一年夏天,公司接到了"天丝80"的订单,这种成品布料像真丝一样细腻光滑,对纺纱工艺要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线又细又脆,高频度的断头让开车效率特别低,工友们谁也不愿意到此区域开车,一些人甚至说:要是让我去,我就辞职。

车间主任苏金席至今感慨:"当时真是难,订单必须完成,而车又不好开。"公司调集精兵强将攻关,刘冬作为其中一员也参加进来,领到的任务是:开车效率要提高50%,一般人看3台织机,她要看5到8台。"这怎么可能!"大家都为刘冬捏把汗。

对刘冬来说,这也成为她干织机挡车工以来最难的一段时间。

从第一天攻关开始,整整两个来月,她一直奋战在织机前:注意接班时观察数据,根据线的特点创新打结方法,发挥辅助工的作用……经过一系列调试,逐渐将效率提高10%、20%直到50%,最终圆满完成了订单任务。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刘冬依然兴奋:"看到困难不要逃,要想着战胜它,这样一定会有所获。"

"只有奋斗,你的资本才有价值"

"都说年轻就是资本,但只有奋斗,你的资本才有价值,只有拼搏,你的年轻才值得炫耀。"这句话,刘冬总是讲给年轻的工友们。

2013年5月,常山纺织在市区的几个老厂整体搬迁到位于正定新区的常山纺织园区,上班远了,很多小姐妹打了退堂鼓。

刘冬家住石家庄市西二环外,骑车40多分钟到班车点,再乘40多分钟班车到工厂,上班至少一个半小时。"走进工厂,站到先进的织机旁,我理解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跨越发展中需要更多的青年去担当。"

"常山在哪我就去哪!"来到新常山,刘冬干劲儿更足了,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车弄之间,看车效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高出车间平均20%,一直保持着车间次布最少、产量最高的生产纪录。

"如果让这么先进的设备停着,多浪费啊!"

8:30、16:30、0:30,工厂里三班倒,这是纺织工人上下班的时间。

"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止8个小时。"刘冬多年来养成习惯,每天提前1个小时接班,要干的事太多了:检查机况、清洁织机、分析数据……

工作中,刘冬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激情与干劲,"我就是要用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

在完成本班工作后,刘冬还经常打连班,下了中班上夜班,下了白班上中班,支援其他班组生产,有一个月,她连续上了7次连班。

"这样加班为什么?不感到累吗?"一些人不解地发出疑问,而刘冬平淡地回答:"我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车间生产不受影响,虽然有点累,但价值得到了体现。"

为了集中精力和时间专注生产,她申请了单身宿舍,最长半个月没回过家,一年接送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说起10岁的儿子刘冬不停地抹眼泪,孩子生病她没有请假陪护过,孩子的家长会她一次都没有参加过。

"齐头并进,不让一个姐妹掉队"

"光自己技术好,有什么用?只有身边姐妹的水平都提高了,班组业绩才能显出来。"为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公司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刘冬凭过硬、精熟的操作技术和工作经验带起徒弟。

"齐头并进,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是刘冬的承诺。她手把手指导徒弟们,在嘈杂的车间里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嗓子常哑到说不出话。针对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刘冬为徒弟们制订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分别帮教。

不惑之年的李大姐,面对剑杆织机升级为喷气织机的挑战,产生了急躁情绪,因这两种机型截然不同,学起来吃力。刘冬先给她打气:只要用心、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学会、学精。

刘冬耐心地给李大姐讲喷气织机的操作基本要领,一步步教她穿棕、穿筘、如何抢停台等等一系列操作技巧和方法,很快让李大姐也能胜任看台定额、独立顶岗9台车。

徒弟们顺利出徒,刘冬还是不放心,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

有一位徒弟,因为上班没时间接送孩子打算离职,刘冬反复找她谈心:"吃了这么多苦,练出来的业务,放下多可惜。"为了解决徒弟的后顾之忧,刘冬下了班直接去徒弟家里,说服老人每天帮忙接送孩子。

"我从师父身上不仅学了技术,还学了对工作的态度,干工作的精神。"这位徒弟如今已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在公司的支持下,刘冬大胆创新用工机制,成立了"刘冬联产承包小组",4人承包60台织机,干起7个人的活。

每个人的工作量要翻一番,刘冬作为组长,几乎天天"长"在车间里,带领姐妹们边干边摸索:"哪个环节还能提速?"

承包小组成立后,各项产质量综合成绩三班同比最好,不仅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减少了用工,还为姐妹们增加了收入,小组成员月平均收入比其他员工高出500元。

这些年,刘冬先后荣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纺织大工匠"等称号。"这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收获不只是荣誉和成绩,还明白了只要坚守和努力,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